1、春捂秋冻,不生杂病。 这是自古流传的谚语,符合秋天“薄衣御寒”的养生之道。虽然如此,我们还要正确理解其中的真髓,不能盲目照做。特别是体质虚弱者或者老人及儿童,夜间入睡后要盖好被子,以防止腹部受凉,诱发感冒、腹胀、腹泻等秋季多发疾病。

2、及时收纳夏季用品 夏季高温时,很多人有整夜开空调睡觉的习惯。立秋过后,由于白天还较热,还有一些人依然保持着这样的习惯。而秋分过报,气温已经明显下降,早晚温差特别大,老人和孩子尤其应该注意。应尽早把夏季使用的凉席、电扇等用品收纳起来,根据气温变化,及时换上床单、薄被等,避免受凉,预防感冒。

3、补充空气负离子 空气负离子尤其是生态级的小粒径空气负离子被 亲切的称为“益眠因子”,它能轻松透过人体血脑屏障,调节自主神经高级中枢及植物神经系统,使大脑皮层功能改善,彻底消除机体疲劳感,让紧绷的精神得到根本放松

4、常笑宣肺。 在精神养生方面,秋季气候渐转干燥,日照减少,气温渐降,人们的情绪未免有些垂暮之感,故有“秋风秋雨愁煞人”之言。所以这时,人们应保持神志安宁,减缓秋肃杀之气对人体的葩溆氩棍影响,收敛神气,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。中医有“常笑宣肺”一说。不同程度的笑对呼吸器官、胸腔、腹部、内脏、肌肉等器官有适当的协调作用。

5、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。 金秋季节时,天高气爽,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机,登山、慢跑、散步、打球……特别是登山,可以改善人体的循环系统,增加肺活量,激发快乐和活力。登山还可以配合呼吸,这样可以加强肺部循环功能,更能加速人体代谢过程。
